【播资讯】我省专家谈《非遗里的中国》云南篇:在多彩非遗故事里看见深度文化自信

来源:云南网 时间:2023-05-15 10:39:32


(相关资料图)

“看完央视《非遗里的中国》云南篇之后,作为云南人,看到那么多非遗项目在央视亮相,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。这是一个类似非遗综艺的节目,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很喜欢。”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巴胜超说,节目细节令人印象深刻:第一,开场时在交响乐和乐队合奏下,古老的梅葛出场,把非遗的民族性、国际化和时尚性呈现出来,再加上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,为公众普及了非遗知识;第二,鲜花诗宴段落里一只小猫闯入现场,想要一同品尝云南的花味,将秀色可餐活灵活现地传达出来,非常贴近年轻人的审美;第三,节目整体以在楚雄姚安县光禄古镇寻访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线索,游戏性、戏剧性、知识性等沉浸式氛围很足。

谈到非遗的传承创新与传播,巴胜超表示,在传承方面,要以传承人为核心,对各级传承人进行口述史、传承技艺等采录整理、规律总结,需要政府部门、学者、传承人等通力合作;要对传承人和他们的民间传统传承方式进行鼓励和扶持,让非遗成长的根基和土壤牢固。在公众传播方面,目前全国推进的非遗进校园、非遗研培计划等都有较为成熟的传播模式,但还需要以更完善的传播策略推动非遗走进公众视野。“要让非遗融入现代、融入年轻人的生活,让乡村的非遗丰富城市人的生活,就必须进行传统的创新表达。讲好非遗故事,对传承人来说,需要培养好传承人、接班人;对于非遗主管部门来说,需要制定好传承保护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;对于学者,需要通过自己的田野调查,发掘非遗的文化内涵和传承规律;对于大众,在享受非遗盛宴的时候,要积极接近、走近甚至成为一个传承人。”巴胜超说。

省非遗专家、云南民族大学教授伍琼华表示,在当下交流、研学、旅游频繁的新时代,非遗具备良好的传播能力,也会让市场更愿意和非遗的持有者、持有地进行更深更广的交流,推动非遗融入生活。

“《非遗里的中国》云南篇以传统加创新的方式相结合,运用适合现代人审美、娱乐的创新表达,展现了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和民族众多、文化多元的特色优势,是源于生活、高于生活的一种表达。节目中有探寻万物起源精神的彝族梅葛,也有反映人生哲学的白族三道茶,对于忙碌疲倦的现代人是一剂良好的心灵鸡汤。”伍琼华说,节目对生活的提炼,能够让观众了解到非遗背后蕴含的生活状态,展现了接地气的民族文化,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。通过对非遗的创新性表达,增进了游客、观众对中华文化的认知,在价值观上形成了同频共振的效果,也能够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。

伍琼华表示,通过互动和体验讲好非遗传承创新的故事,能够增加非遗的认可度,提高非遗持有者的自豪感、荣誉感,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创造性,同时进一步挖掘非遗的价值,增强文化自信。“让大家看到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,那么游客来到云南就不只是走马观花,而是能够真正了解美景美食和民俗中的底蕴,以及云南文化中的包容多样、乐观向上。希望今后继续多讲述活色生香的非遗故事,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。”伍琼华说。

云南网记者 侯婷婷

上一篇:争做“光盘小达人”
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X 关闭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华东家居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2016840号-41   联系邮箱:2 913 236 @qq.com